戲就這樣散了.
“戲就這樣散了。”
是洪醒夫先生,對於當代以及未來的一句預言,淺淺的一句,卻濃烈的令人感到無奈。
是洪醒夫先生,對於當代以及未來的一句預言,淺淺的一句,卻濃烈的令人感到無奈。
前幾天,逛完當代美術館,在附近的巷弄閒逛,聽到很熟悉的聲音,是一種連結在記憶深處的曲調。走近一看,原來是謝神的野臺歌仔戲。我覺得很驚訝,沒有想到在台北的巷弄內,會看見野臺戲。台北是一個多元的城市,在一條路上,可能經過日式餐館;英式酒吧,憑著雅興漫步,每個轉角都會有不同且深具特色的店鋪,各種文化交織出不同的街景,我都不會覺得奇怪。但,在這裡遇見野臺戲,我真沒能預見,明明是在地的文化,卻給我這麼陌生的違和感。
當下,我並不知道為什麼。
野台戲,對我來講,絕非什麼陌生的事,從小到大,廟宇拜拜,它們總不會缺席。兒時,
拜拜後都會有野台的歌仔戲或是布袋戲,總會很有興趣的仰望。即便聽不太懂臺上的台詞,哪怕是看著色彩斑斕的戲服在臺上飛舞,也會心滿意足的跟著舞動了。對於渺小的孩子們而言,戲台上的戲子們,舞槍弄劍,威風又神氣,不知道被小腦袋瓜放大了多少,如同從童話故事中跑出來的人物,充滿著奇幻的魅力,各個都像天上閃耀的繁星,目光永遠離不開他們。
這一天,溫暖得令人慵懶,街道上的積水,被斜陽染成了金黃的麥穗,如同微小微小的星光,隨著步行者閃耀。鵝黃色的貓兒也捲曲在機車坐墊上直打呼嚕,麻雀歌頌著好天氣,相互啼唱,行人們追尋著太陽與風的軌跡,穿梭在城市的每個角落,遊人們都被野台戲的聲音所吸引,慢慢聚集了起來,台上的戲子們是太陽,發光,給予人們快樂;發熱,帶給觀眾活力。臺下面對太陽的阿公阿罵,就像是圍繞巡舞的衛星,被戲班子逗得合不攏嘴,反射出不輸給太陽的燦爛笑容。
而臺下的我不是一位看戲的人。明確的說,我沒有看舞臺劇的習慣,國外的戲劇我不看,國內的我也沒有涉略。野臺戲的歌仔戲橋段,也不是我特別喜歡,我看得出他們的戲服並不精緻,演技不是頂尖,但,依然誘使我繼續佇足,我喜歡這種大家一同歡笑的溫馨感,在千陽下所有人一同散發的歡愉。雖然,我已經長大了,不再需要誇張仰著頭,也聽懂了臺上的台詞了,但是,當我站在臺下,跟著阿公阿嬤瞻望戲子們,便像是回到了孩提時代,香爐還是散發著醺香,臺下的笑聲依然那麼活潑,善男信女不變,戲子依舊英氣煥發,如同巨星。我長大了,最近更肥了,而他們的巨大依然不變,舞台是沃土,絢爛的花兒依舊屹立著,綻放出甜美的芬芳。
我依然對野台戲沒有很深的瞭解,不過如今我希望,當我從國家戲劇廳看完”鐘樓怪人”回家的路上,還能在轉角不期而遇;我就算更熟悉悲慘世界的橋段,也冀望能在街口聽到熟悉的歌仔戲。我不希望哪一天,我在街道上看見的都是”百老匯”,而再也聽不到那些我既陌生又那麼熟悉的曲調。
我好像有點明白了,這種違和感。一種深怕它慢慢消逝的恐懼感。
“戲就這樣散了。”
現在聽來,更為濃烈了,我不知道是否哪天,我們所熟悉的,都會慢慢消失,我並不知道。我唯一能做的,只有在偶遇時,停下腳步,對這些舞台上勤奮的藝術家們,抱以尊敬的眼光,不需要等到散場給予他們掌聲,在過程多一雙熱忱的眼眸,就能給他們更多力量了!
現在聽來,更為濃烈了,我不知道是否哪天,我們所熟悉的,都會慢慢消失,我並不知道。我唯一能做的,只有在偶遇時,停下腳步,對這些舞台上勤奮的藝術家們,抱以尊敬的眼光,不需要等到散場給予他們掌聲,在過程多一雙熱忱的眼眸,就能給他們更多力量了!
我喜歡這種大家一同歡笑的溫馨感
回覆刪除這種感覺很棒ㄟ
我也很喜歡 :)
刪除有時候看到一些節日 文化在時光的洪流下顯得不如以往
回覆刪除不禁會有感嘆和失落
原本熟悉的事物在外來的影響下讓我們對它漸行漸遠
以為陌生但偶然相遇後卻又有種莫名的輕切和熟悉
就像你說的 這可能就是童年留下的美好回憶吧
年紀的增長 不管在心理或生理
看事物的角度和層次也有不同的體會
我記得以前小時候回嘉義過年
初一早上總會去阿嬤家對面的保安宮拜拜
當時小小男孩看到的廟宇是多麼的巨大 宏偉
走簇擁的人群中 小矮子真想看看廟宇中的盛況
其實那時候也不懂甚麼
就是純粹的可愛好奇心吧
現在保安宮的盛況不如以往
初一我也很少早起去拜拜
在感嘆過年的熱鬧一年不如一年的同時
或許我也該反思是否我的熱情也衰退了呢?
不過小時候的熱鬧旱香火鼎盛
一直存在我的心中
香火 不會就這樣熄了.
我們都深信著...
刪除